查看原文
其他

图书编辑的朋友圈有什么不一样?

2017-07-15 专注报道出版创新 出版商务周报

文 / 范运年 科学出版社 

本文共2013字 预计4分钟阅读完毕


商务君按:各位编辑大神的朋友圈是什么样的?是工作狂型?吃喝玩乐型?还是各种立体化地呈现生活与工作?在科学出版社编辑范运年眼里,编辑的朋友圈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编辑与作者、编辑与同行的交流。欢迎阅读此文的编辑在评论区分享自己朋友圈的趣事!


那天,我的同事发了一条朋友圈:天啦噜!我的这个作者样也可以玩“王者荣耀”了,我也造出了“鲁班八号”!一个作者样,已经改了八次,稿子已经快看吐了!



在这条朋友圈消息下面,有同事回的是捂着哭笑不得和抱抱的表情,排版和校对的同事则回的是:同是天涯沦落人,改稿何必曾相识!领导关心的是,超出的费用你和作者商量好了没?


自从有了微信,编辑的工作也没那么枯燥乏味了。


有了微信之后,朋友圈就成了各种信息的集散地,既有各种营销广告、心灵鸡汤、养生秘籍等等,也有美食美景、小品美文、行业信息等。挖掘朋友圈的信息,既可以充分挖掘作者资源、捕捉组稿信息、了解学术前沿,还可以宣传出版信息、进行新书推送,等等,吐吐槽、组组稿,不亦乐乎!


获取组稿信息


编辑们的朋友圈里,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作者和潜在的作者。比如做学术出版的编辑,少不得和各个学校科研院所的学者们打交道,加上微信方便联系。


朋友圈是平的。


只要你没有被专门屏蔽,可以说所有人都站在同一个平台上,真正实现了无障碍平等。


有很多学者也热爱发发朋友圈。一般而言,学者们和普通大叔大妈是有很大的不同的,他们的朋友圈含金量比较高,大部分都和他们的工作相关。


比如从教授们的朋友圈消息,可以了解到国家或者部委的一些科研计划、各种学术交流信息、学术前沿消息等,他们会第一时间了解到学术圈的各类消息,比我们自己从网上查询快捷很多。对于国家重大的科研计划,每年出台后的第一时间,很多教授就会转发这样一条消息:总经费达7.6亿!又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出炉!


从这条消息,编辑能了解到什么信息?


编辑起码能知道这两点:首先,国家在这些领域加大了科研投入,未来这些领域会比较引人关注,将会有更多的学者投入研究;其次,承担这些项目的学者,都是行业的翘楚,可以关注他们的科研成果,有可能时将这些成果出版出来,惠及更多的读者。


编辑作为学术圈边缘人,对于学术前沿信息的把握,基本都是来自于媒体宣传、自己调查钻研以及与作者沟通,这些信息获取方式往往导致信息滞后,不利于出版读者最需要的图书。而教授专家则不同,他们就在学术圈中,往往非常敏感地捕捉学术发展前沿,他们发布的信息,往往是第一手信息,关注他们的关注点,可以跟踪到最新的学术信息。


发布出版信息


以往,作者、编辑和读者,是各自分离的个体。朋友圈缩短了编辑与读者的距离。


一本图书,从作者到读者,要经历漫长的过程,读者只能在电商平台和书店了解新书信息。


有了朋友圈之后,新书出版后,编辑和出版社公众号可以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发布新书信息,读者可以直接与出版商联系,购买需要的图书,省略了中间环节。



另一方面,朋友圈加强了编辑与作者的联系。图书出版,除了作者自主的写作行为外,还有出版社策划的图书。出版社会多方调研各类图书的市场表现、各类热点信息等,主动策划图书的编写方向。


以前,出版社策划了一个选题方向后,只能由编辑去找合适的作者,作者被动地等着编辑找上门。现在编辑则可以将策划方案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公布,相关作者看到之后,如果与自己的研究方向契合,可以主动参与到图书编写工作中,朋友圈将单向联系变成了双向联系。


编辑单方面寻找作者,免不了会挂一漏万,有时会错失最佳的作者,作者主动参与到图书策划工作中,则会大幅度提高作者和图书的契合度,提高图书的内容质量。


交流编辑心得


写好一本书,很难,编辑好一本书,也很难!


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写作习惯,但是,我们国家的图书出版,是有规范要求的。作者不是语言专家,他们认为说明白的事情,未必符合书面表达规范。


以前,编辑和作者、编辑和读者之间的交流,都是单向联系,有了具体的疑问才会有交流。现在则不同,编辑在编辑稿件时遇到了特别的文稿案例,可以在朋友圈进行讨论,让作者了解书稿编辑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,从而自己在写作和修改时加以避免。


比如,对于学术著作,很多作者习惯了英文写作方式,在进行中文写作时,也喜欢用长句表达,而实际上,中文长句不利于清晰明确地表达问题,很容易出现歧义,中文写作,用短句表达会更言简意赅。


很多作者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,因为对于所写的内容,他们自己是很懂的,就算用长句,他们读的时候也很明白,但是读者有可能越看越糊涂,很多作者不能理解为什么,也许他还会觉得,这一届读者太差!



编辑在书稿编辑的时候,看到这样的长句案例,拍下来发到朋友圈,让圈里的作者们读读别人的长句,直观地感受长句给读者带来的困扰。


以前很多作者和读者不太理解编辑的工作,认为是没事找事或者非常简单,交稿直接印刷就可以了,修改都是没必要的甚至多余的,编辑在朋友圈发布一些工作状态,可以让作者和读者更加理解图书出版工作,共同努力,提高图书质量,打击盗版,维护作者和出版社的权益。


微信朋友圈,是一个极好的交流平台,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。在一个编辑的朋友圈里,编辑、作者和读者联系更加紧密,共同见证一本书的诞生,共同维护良好的图书出版环境。


相关阅读


编辑要成为三栖动物

独家策划|12星座做出版竟然是这样!

编辑到底是干嘛的:天天看书就给发工资?NO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